《民族经济蓝皮书——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报告(2016) -“一带一路”之周边经济走廊》出版
作者简介:刘戒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
由中央民族大学李曦辉教授主编的《民族经济蓝皮书——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报告(2016)-“一带一路”之周边经济走廊》已经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报告”以“‘一带一路’之周边经济走廊”为主题,以“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周边经济走廊研究”为总报告、以中巴、中俄蒙、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和发展为分报告,再加上“六大经济走廊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专题研究,构成了一部“分工合作”、相得益彰的最新年度民族经济发展报告,填补了蓝皮书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民族经济蓝皮书——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报告(2016)-“一带一路”之周边经济走廊》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在当前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重点推进的六大经济走廊,从不同民族国家模式的差别化角度进行论述,进而提出基于中国地缘政治观,我国周边经济走廊应进行分类建设,点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应更多的推广中国模式,从而逐渐减少西方模式带来的困扰。
该报告的一大创新是主编李曦辉教授提出的基于中国民族国家模式的中国地缘政治观。中国民族国家模式是不同于西方崇武的血统模式的一种文化认同模式,这种模式所具有的强大的包容性决定了其所采取的是经济居先文化一体发展路径,也决定了崇尚和平统一与共赢的中国地缘政治观不同于追求强权与零和博弈的西方地缘政治观。也正是由此出发,皮书分析了由于地缘政治误读、安全模式转轨、宗教观对立以及民族文化差异所决定的“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困难以及六大经济走廊分类推进的必然性。
该报告的一大特点是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报告”首先呈现给我们“基于地缘政治视角的周边经济走廊研究”,从总体上剖析了目前通行的西方地缘政治理论的缺陷,提出了参与方从影响国民价值判断的民族国家模式和文化特质出发来理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互利共赢战略。然后,针对正在筹建的六大经济走廊分别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体现出“分类推进”的逻辑必然。最后,“报告”不失时机地“跨入”专题性的综合研究,提供给读者“‘六大经济走廊’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这一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伟大构想的同时提出了以“互联互通”为具体抓手,并把资金融通作为互联互通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要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互联互通的瓶颈。“报告”把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好六大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从政策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七大融资服务渠道等方面予以诠释,为经济走廊的建设以及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该报告视角新,站位高,不仅着眼于揭示和解释问题,更注重解决问题,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值得认真研读。
本报道选自《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2期(整理 齐双)。